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
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,意思是国家把人民看作根本,人民把粮食当作生命,统治者应该要重视百姓的粮食问题,人首先要吃饭、要生存,老百姓以粮食为自己生活的根本,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。
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1
当前我国抗疫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,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。
但大疫当前,我们仍不能放松警惕,当下疫情还是呈现十分严峻的态势,国外疫情仍然呈现蔓延增长的趋势,境外输入型的新冠肺炎案例也时有发生。
因此,对防疫工作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,但同时2020年也是对我国至关重要的一年,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,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年。今年十分艰辛也十分重要,党的领导与指示在这时就更显重要。
坚持不放粮食安全的战略要求。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,粮食事关国计民生,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。坚持“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”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保证粮食供应,才能让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,守住稳步前行的底气和信心。
牢牢守住耕地红线这条底线。在今年各项目标完成、多项任务和疫情的重压下,我们更是要坚定不移的守住耕地红线,为农民们撑好“保护伞”,从而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。
重点把握科技农业的发展方向。我国是农业大国,农业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,面积虽不是世界第一,但我国农业却养活了世界20%以上的人口,这和我国重视科技农业,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加大资金投入,更多引进农业科技研究人员来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,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种植产量。
完善落实对农户的`农业补贴政策。对于每一项补贴政策要坚持落实到位,完善好农业保险制度,进一步激发农户种粮的动力,减少农户的种粮成本与压力,增强农民应对风险的能力与底气,强化农民应对突发情况的信心。
“越是面对风险挑战,越要稳住农业,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。”端牢粮食“金饭碗”,稳住安全“压舱石”,老百姓的日子才会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。坚定不移依靠各方努力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,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,才能让国家和人民更有底气的建设发展。
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2
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。粒粒粮食汗珠换,在享用餐桌上美味的饭菜时,我们要感恩辛勤付出的劳动者,珍惜每一粒粮食。
春天播下的一粒粒稻种迎来秋天沉甸甸的稻穗,浙江省开化县农民驾驶着收割机,细致地进行着稻谷收割操作,确保颗粒归仓。(浙江省开化县纪委监委供 夏志凌 摄)
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茅栗镇举办割谷子比赛,让农民聚在一起用比拼农技的方式共同庆丰收。(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纪委监委供 唐正 摄)
河南省西华县一处村庄前的晾晒场上,满地摊开了金黄色的小米,在夕阳的辉映之下,恰如一道道金色“波浪”。(河南省西华县纪委监委供 马东雷 摄)
金秋十月,在安徽省黟县屏山村,喜获丰收的农民将脱粒后的稻谷晒干入仓后,又忙着把田地里的稻草堆起草垛来,稻草层层累积,心里的甜也随着越来越浓。(安徽省黟县纪委监委供 崔健 摄)
在乡间小路的两旁,秋天的稻田在云贵高原呈现出浓淡分明的色彩。秋风吹过,稻子随风摇摆,演奏出一曲丰收的乐章。
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3
出处
话说秦末汉初有三个人,郦食(yì)其(jī)、陆贾、朱建,三个都是刘邦的人,共同特点是嘴炮无敌,能把活人说死,把死人说活。捎带提一嘴,这个朱建号平原君,大家不要把他和战国四公子那个平原君赵胜搞混淆了。
由于三个人共同的属性,所以司马迁在作《史记》时,就把他们三个合为一传,在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中,写到郦食其的故事时,他说了这句话:
“王者以民人为天,而民人以食为天。”
理解起来很简单,君王以老百姓为国家的根本,老百姓则以粮食为生活的根本。
这两句话很简短,却有着十分深刻的含义,他说透了一个国家及其人民赖以为生的本质。君王以人为本,人民以食为本,要知道,在中国古代,长期都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,在那样的体会环境下,能意识到这一点,是需要有非常深刻的洞见能力和思想的。
古代很多贤明之士,都反复强调老百姓对国家基本盘的重要性,孔子讲仁,就是要统治者对百姓仁慈;《孟子》说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;荀子也说:“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”,这里的水就是指百姓,舟则是指君王。
纵观古代王朝兴衰,没有那个朝代灭亡,不是因为老百姓民不聊生,才被迫起义,推翻无道君王。 郦食其
郦食其是刘邦的说客,他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寒,寒窗苦读十年,结果只当了一名看门的保安,但是他为人十分狂,当地人们称他为狂胜,所以虽然地位低贱,也没人敢拿他怎么样。
后来陈胜吴广起义,郦食其知道机会来了,但他并没有立马跳出来追随陈吴,而是静观其变。知道刘邦带兵来到陈留,郦食其才从山中走出来,跟随刘邦。他一出场,就帮助刘邦攻克陈留,得城得粮,可把刘邦高兴坏了,封他为广野君。
秦国有4个最重要的要塞,分别是函谷关、萧关、大散关,以及武关,被称为“秦之四塞”,足见其重要性。刘邦攻秦时,带着大部队来到武关,又是郦食其站出来,劝降秦军,使得刘邦军不战而胜,顺利攻入咸阳,灭掉了秦朝。
在后来的楚汉争霸中,郦食其游说六国,为刘邦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,当刘邦和项羽打得最难解难分时,刘邦都准备撤退的情况下,又是郦食其给出了重要建议,才拿下了当时关东地区最大的粮仓——敖仓。
这就是著名的成皋之战,也是一场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。
成皋之战
当时,刘邦据守荥阳、成皋两地,在荥阳有座山,名叫敖山,山上有一座小城,是秦始皇所建,专门用来储藏粮食,以便随时战斗。这个地方非常重要,不仅是粮仓,也是古代漕运时重要的中转站。
而成皋呢,是一个关卡,你可能不太熟悉,但说起它的别称,你一定非常熟悉:汜水关、虎牢关、古崤关,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牢关,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地方,是洛阳东部的门户。
刘、项两家在这里摆开了阵势,对他们来说,成皋之战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战,在此之前,项羽一直不把刘邦放在眼里,因为刘邦实在太弱了,霸王怎么会把他放在眼里?刘邦天天被项羽按在地上摩擦,然后吊起来打,毫无办法。
刘邦已经完全没有心思打下去了,这样打下去,随时都可能嗝屁啊,干脆把成皋让给吕布,我回家休息一下,重振兵马来日再战好了,于是他去问郦食其的意思。
郦食其一听连连摇头,说:“老大,君王以民为天,而民以食为天,敖仓是天下粮仓,你要放弃成皋,不等于把天下的人民都让给项羽吗?如果失去成皋,恐怕今后再也无力跟项羽一战了!”
刘邦听后,觉得郦食其说得很有道理,于是迅速调动兵力,加强防卫,一副死磕到底的样子,手下士兵看到主帅这么有信心,不由士气大振,待到后来跟项羽开战时,虽然兵马不如项羽多,也不如项羽精锐,但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。
筷子——民事食为天
除了郦食其的故事,民以食为天这句话,根筷子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。
筷子,是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没有变过的吃饭工具,两根竹棍就是一双筷子,在易卦中,二数先天卦为兑卦,兑就有吃饭的意思,《说文解字》中这样解释:
兑字,从人、从口。
另外,筷子形状是直长、尾部方、头部圆,易卦中圆为乾卦,乾为天。筷子用来吃饭,筷头入口,为天,这不就是“以食为天”的意思吗?